「捍衛學術自由」 劍橋重刊中國敏感文章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17/08/22 11:02

最後更新: 2017/08/22 11:05

分享:

分享:

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(CUP)上周應中國當局要求,在網站移除旗下《中國季刊》敏感議題論文,引發海外學術界嘩然。劍橋大學出版社宣布,已把315篇文章立刻重新刊載於網站。

劍橋出版社今天發表聲明表示,當初接收到中國當局的清楚指示後,他們不情願地下架《中國季刊》在中國網站的315篇文章,但下架文章只是在劍橋大學高層召開會議、以及與中國當局開會前的暫時應對之舉。

涉藏等315文章 曾因中國要求下架

劍橋出版社又強調,儘管與中國當局的會議在本周稍晚才進行,但劍橋大學領管理層及劍橋出版社決定,恢復上架這批文章、並立即生效,以捍衛學術自由原則。

《中國季刊》主編普林格爾(Tim Pringle)也發表聲明說,身為一名編輯,他對劍橋出版社重新上架文章表示支持。

普林格爾強調,進行學術研究時,能接觸到最高質素的期刊論文相當重要;而有名望的國際出版社,例如劍橋出版社,不該阻礙學者接觸到這些期刊論文。

【延伸閱讀】學者聯署 促劍橋大學出版社拒中國審查

【延伸閱讀】傳京促劍橋期刊 刪「不利中國」文章

《中國季刊》創辦在1960年,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主辦,是中國研究領域聲望最高的期刊之一。

《中國季刊》創辦在1960年,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主辦,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,是中國研究領域聲望最高的期刊之一。

主篇:不該阻礙學者接觸論文

觸發今次事件,國家廣電總局日前要求劍橋出版社,移除《中國季刊》在中國網站上敏感議題論文,否則在內地封鎖其網站;劍橋出版社照辦,移除了315篇敏感議題文章,內容包括文革、天安門廣場、西藏、新疆、香港和台灣等,以免網站整個遭到封鎖。

事件在學術界掀波,有學者批評劍橋大學因為中國是大市場而妥協,是把利益擺在學術自由之前;但也有學者認為,這是不得不採取之計,否則網站遭到封鎖,損失更大。

學者:這不會是中國當局最後手段

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經濟學教授迪斯特爾霍斯特(Greg Distelhorst)表示,樂見劍橋大學出版社改變決定,重刊有關文章;但他認為,要求下架文章不會是中國當局的最後手段。

事實上,美國亞洲研究學會(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)今天證實,中國當局同樣要求由劍橋出版社出版的「亞洲研究期刊」(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)下架約100篇文章。劍橋出版社迄今未將文章下架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